很多人以為傳媒教育只是教導年青人批評及唾棄傳媒,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其實剛好相反,傳媒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年青人用批判的眼光檢視傳媒,找出價值高的資訊及質素好的節目,並加以接收及欣賞,從而得益。這就是傳媒教育先驅者經常提及的批判欣賞 (critical appreciation)。
多年前我在加拿大從事傳媒教育研究的時候,對傳媒教育的起源很感興趣。為了追本尋源,我跑到溫哥華附近人跡稀疏的保詠島,訪問一位加拿大傳媒教育的鼻祖-- 史利先生。史利先生當時己經七十多歲,他住在自己蓋的房子裏,過平靜的退休生活,但對傳媒教育依然很關心。
他原是加拿大國家電影局 (National Film Board) 的傳媒研究主任,在魁北克省的蒙特利爾創辨傳媒教育暑期營 (Summer Institute),培訓了一大批熱誠的教師。這些教師後來發動了傳媒教育運動,結果得到教育當局支持,在學校的正規課程裏,加入了傳媒教育。
我感到好奇的是,作為國家電影局的高層,為甚麼史利先生不去策劃電影攝製,反而創辦傳媒教育培訓班?史利先生說,加拿大國家電影局致力製作很多優秀的電影作品,他們製作的紀錄片,更享譽國際。但可惜很多加拿大的年青人只愛看低俗的電視節目和荷里活式的電影,不懂得欣賞高質素的影視媒介。他認為若果沒有觀眾,那麼製作這樣多高質素電影又有甚麼用呢?若要國家電影局辦得成功,他覺得必須要培養一群有批判欣賞能力的觀眾,這批觀眾既能分辨優劣好壞的傳媒資訊,而且具備良好的品味。
史利先生指出欣賞優質傳媒的能力是需要培育的,故此為了培養年青一代高尚的傳媒口味,就必須教導年青人認識和分析傳媒。而傳媒教育正好是提供這方面的訓練。當然在史利先生看來,培育學生必先教育老師,所以他開辦了很多暑假為教師提供傳媒課程。
近年在香港誇張渲染的報章雜誌大為流行,不少評論都指出,沒有品味差勁的讀者就不會有這些低俗的報刊。當然我們不能把傳媒環境每況愈下的情況完全歸咎於讀者,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我們能透過傳媒教育向大眾 (尤其是年青一輩)推薦優質的傳媒產品,又能引導他們辨識傳媒和培養批判欣賞能力,相信我們可以逐步改善香港的傳媒「污染」。
李月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