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0日 星期四
Love and other drugs
Soft porn wrapped in a serious discussion of Parkison's disease. Feel sorry for Anna Hathaway.
2010年12月20日 星期一
The Social Network
與朋友再看The Social Network, 談論的和Facebook沒有關係,而是片中大學生的胡亂情慾。
我說這般倩況在外國很普遍,在中學守得穩已經箅好。
朋友聽後,打消了送女兒出國留學的主意。
想不到這電影對他的衝擊,就是這樣。
張志儉
我說這般倩況在外國很普遍,在中學守得穩已經箅好。
朋友聽後,打消了送女兒出國留學的主意。
想不到這電影對他的衝擊,就是這樣。
張志儉
2010年12月8日 星期三
偶像主導的本地樂壇
在現今流行樂壇下,香港的青少年如何選擇流行音樂呢?雖然有人說,我們不是專業音樂家,談不上有任何專業的知識,「選擇」不是我們的工作,但「音樂」是個人擁有的東西,尤如個人袋中的鎖匙、手上的腕錶、腳上的波鞋,必須有個人的選擇,「選擇」必須合乎個人的「口味」或「喜好」。
偶像=搖錢樹
現今流行音樂的發展,大多數是「偶像派」,「天王」和「天后」的歌曲,細聽他們的歌曲旋律都是千遍一律,歌詞都是言情為主,而大部分歌曲都是適合製作成「Karaoke」的版本,一聽無妨,但聽多幾次,便覺厭倦。其實,大家不妨想一想,唱片公司為何要製造「偶像」的出現或「 Karaoke」式的流行音樂呢?道理是十分淺顯,這只不過是為了賺「錢」和製造「搖錢工具」吧!
偶像的出現,希望年輕人去崇拜他們,購買他們的唱片,連平時消遣和娛樂或唱「K」,都是唱他們偶像的歌曲和買他們所出的產品,這當然包括入場觀看偶像的演唱會,和購買印有他們肖像的商品。唱片公司只是偏看著市場的走勢而製造不同的偶像,所此,有些不是唱歌材料的演員或電視藝員,只要有市場價值,便被唱片公司捧為歌星和偶像。試問青少年們,若大家仍然盲目跟著潮流走,而不是著重歌曲和歌手的質量,那麼,大家不是很愚昧呢?
多產填詞人
現今中文流行樂壇,大部分的歌詞都是「言情說愛」,甚少談及勵志,反映社會現象、剖白人生哲理等,歌詞的創意極低,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的填詞家不多,大部分歌詞由幾位名填詞家所包辦,依據CASH協會的資料,林夕先生在九九年度合共填了超過一百首歌詞。大家試一下,多產並沒有甚麼不妥,但較難有新意,並欠缺百花齊放和多樣化的局面,真是有點可惜吧!這現象在香港的樂壇已是既成事實,青人年們又有何選擇呢?
香港的青少年們可以做的事,就是不再集中收聽偶像派的歌曲,其實,他們可以多收聽一些歐西流行曲,因為有許多歐西流行曲都是很有質量的,這類別歌曲不單言情,而也反影社會的問題和態度,揭露人性的真理,談及環保事項,表揚親情等,如John Lemon的《Imagine》、Eric Clapton的《Tears in Heaven》、Pink Ployd的《Money》、U2的《Beautiful Day》等,他們的歌詞很有意識,而歌曲極具創意,不妨作為大家另類的選擇。同時青少年可以多到大型唱片舖走一回,因為現今這類型唱片公司,都提供免費試聽服務,大家可透過這機會多試聽其他音樂,多尋找適合自己口味的歌曲。另外,青年們可以利用互聯網收聽和接觸各類型音樂,在互聯網上收聽音樂,已打破了地域限制,更能增加大家對音樂的知識和培養出個人對音樂的口味。這是一個令自己得到找尋的樂趣(Joy of Discovery)之方法,既能滿足自己,亦可超越自我(Self-Transcendence),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本人覺得身為唱片消費者,我們應該學得精明些,不應只是盲目跟隨偶像,多些對音樂要求和著重音樂質素,不妨多收聽各地歌曲和各類型的音樂,增加個人對音樂知識和批評,培養個人口味。老師方面,亦可向同學多推介不同類型的音樂,讓他們有多一些撰擇。
趙漢光
偶像=搖錢樹
現今流行音樂的發展,大多數是「偶像派」,「天王」和「天后」的歌曲,細聽他們的歌曲旋律都是千遍一律,歌詞都是言情為主,而大部分歌曲都是適合製作成「Karaoke」的版本,一聽無妨,但聽多幾次,便覺厭倦。其實,大家不妨想一想,唱片公司為何要製造「偶像」的出現或「 Karaoke」式的流行音樂呢?道理是十分淺顯,這只不過是為了賺「錢」和製造「搖錢工具」吧!
偶像的出現,希望年輕人去崇拜他們,購買他們的唱片,連平時消遣和娛樂或唱「K」,都是唱他們偶像的歌曲和買他們所出的產品,這當然包括入場觀看偶像的演唱會,和購買印有他們肖像的商品。唱片公司只是偏看著市場的走勢而製造不同的偶像,所此,有些不是唱歌材料的演員或電視藝員,只要有市場價值,便被唱片公司捧為歌星和偶像。試問青少年們,若大家仍然盲目跟著潮流走,而不是著重歌曲和歌手的質量,那麼,大家不是很愚昧呢?
多產填詞人
現今中文流行樂壇,大部分的歌詞都是「言情說愛」,甚少談及勵志,反映社會現象、剖白人生哲理等,歌詞的創意極低,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的填詞家不多,大部分歌詞由幾位名填詞家所包辦,依據CASH協會的資料,林夕先生在九九年度合共填了超過一百首歌詞。大家試一下,多產並沒有甚麼不妥,但較難有新意,並欠缺百花齊放和多樣化的局面,真是有點可惜吧!這現象在香港的樂壇已是既成事實,青人年們又有何選擇呢?
香港的青少年們可以做的事,就是不再集中收聽偶像派的歌曲,其實,他們可以多收聽一些歐西流行曲,因為有許多歐西流行曲都是很有質量的,這類別歌曲不單言情,而也反影社會的問題和態度,揭露人性的真理,談及環保事項,表揚親情等,如John Lemon的《Imagine》、Eric Clapton的《Tears in Heaven》、Pink Ployd的《Money》、U2的《Beautiful Day》等,他們的歌詞很有意識,而歌曲極具創意,不妨作為大家另類的選擇。同時青少年可以多到大型唱片舖走一回,因為現今這類型唱片公司,都提供免費試聽服務,大家可透過這機會多試聽其他音樂,多尋找適合自己口味的歌曲。另外,青年們可以利用互聯網收聽和接觸各類型音樂,在互聯網上收聽音樂,已打破了地域限制,更能增加大家對音樂的知識和培養出個人對音樂的口味。這是一個令自己得到找尋的樂趣(Joy of Discovery)之方法,既能滿足自己,亦可超越自我(Self-Transcendence),何樂而不為呢?
最後,本人覺得身為唱片消費者,我們應該學得精明些,不應只是盲目跟隨偶像,多些對音樂要求和著重音樂質素,不妨多收聽各地歌曲和各類型的音樂,增加個人對音樂知識和批評,培養個人口味。老師方面,亦可向同學多推介不同類型的音樂,讓他們有多一些撰擇。
趙漢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