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本來就應該是充滿動感的,因為它涉及的正是我們身邊正在發生的事件,而這些事件往往是動態的,在不斷更新及變化之中,新聞不是蓋棺定論的歷史事件.可變性甚高,而吊詭的正是面對這甚高的可變性,作為記錄有關事件的新聞工作者卻應該盡量保持其準確性。無疑一直以來香港的傳媒機構都是比較保守,甚至是因循的,當一些外行人引入了更多商業而非傳媒的元素來處理新聞,的確令人耳目一新,但外行人對傳媒操守的輕視卻令人不能不憂心忡忡!
動新聞其實就是將編劇的技巧引入新聞處理,對於喜歡圖像多於文字的年青一代來說,看以動畫報導的新聞,當然比以圖片配合文字來得更吸引,但製作動新聞的人很容易便超越了記者應有的界線,硬要為新聞本應留白的一些空間,以主觀的臆測填上與事件未必有關的色彩。
筆者當年在香港電台擔任記者之前曾在無線電視擔任編劇,明白兩項工作的差異性,編劇和記者一樣都要做大量的資料蒐集,從不同角度去理解一件事,編劇因為時間較自由及充裕,有時蒐集的資料比經常「餐搵餐食」的記者還要多,但編劇的特性是只將有關資料視作提供創作靈感的工具,他不會(亦不喜歡)受到「現實」資料所規限,而是喜歡借題發揮,對於道聽途說的傳聞更是趨之若鶩。當手頭上的資料有很多缺漏時,正是編劇發揮其想像力去填補有關空隙的好機會,將不同的事件和人物混合在一起的再創造更是編劇的拿手好戲,他們要寫的是《三國演義》而不是《三國誌》。創作力是一個編劇必須具備的條件,編劇對於他的作品來說就是全知全能的上帝!
而一個專業的記者卻常常對手頭上的資料抱懷疑態度,在追求快捷、深入的報導時,不應犧牲其準確性,因為公信力就是傳媒工作者最重要的資產,當記者因為無法核實有關資料,有時是需要忍痛割愛的。新聞工作是需要高度意志和自制能力的行業,因為記者每日要面對的最重要考驗就是承認自己的「無知」和「限制」,許多大家很想知道細節和來龍去脈的事,往往因為無法掌握具體的資料而必須甘心樂意適度地放手。當然,對於有使命感的記者,他會鍥而不捨,一直追查下去,但一日未有足夠的證據,便不能輕舉妄動,記者不是上帝,只是上帝(真相)的追尋者和信差,應該明白自己有甚麼不能逾越的界線,明白新聞就像人生一樣,很多時都不是完整的,會留下很多問號,記者越俎代庖,硬要為讀者解答所有問題,只會淪為自欺欺人的商業技倆。
動新聞是一個記者不安於自己本身的角色,蠢蠢欲動想兼任編劇的「踩界」行為,因為很多案件的細節,第三者很多時都不太清楚,硬要描述一些非禮、強姦和暴力事件的細節,很多時只是「想當然」,繪聲繪影不過是掛羊頭賣狗肉,借「創作」新聞細節來販賣能吸引讀者的色情暴力資訊。在一些已經進入司法程序的案件來說,隨時更會防礙司法公正。新聞工作者必須清楚本身應有的界線,任何人要投身傳媒工作,都必須尊重新聞工作者應有的專業操守。
動新聞在台灣玩出火,在香港的發展大家絕對不能掉以輕心,必須嚴格區分新聞與戲劇的界線,否則新聞很快便會淪為娛樂資訊。
蔡志森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吳宇森 x 蘇照彬:《劍雨》的兩張臉
九月下旬開始香港影壇「殺氣」騰騰,連續多齣武打大片上映,先有飲頭啖湯的《精武風雲‧陳真》,再交《狄仁杰之通天帝國》接力,最後,由《劍雨》守尾門。這類華語大片向來不是筆者杯茶,千挑萬選最後由《劍雨》(下稱《劍》)跑出,與其說是慕威尼斯影展獲終身成就獎得主吳宇森之名,倒不如說好奇想看看當吳大導遇上台灣的蘇照彬,會拍成一齣怎麼樣的女俠片。
電影無疑依不然不脫「吳宇森」的影子:江湖恩怨、仇殺、換面,然而身兼編導的蘇照彬也為《劍》增添了人性、現實感、時代感,亦減少了剛陽味,「隱姓」的武林高手也要憂柴憂米,武打場面節奏感美感俱備,以武比舞,還有楊紫瓊與鄭雨盛的中國版史密夫史密妻,既坐穩國內市場,也有望在外國市場分杯羹。
戲中主要角色差不多都是兩張臉──可以是人前人後,也可以是前半生與後半生,「雙面人」始終是歷久常新的命題,既傳統卻可以很現代;那管是搶遺體、易容、背叛、大開殺戒,縱使各有不同的願望,都離不開擺脫一些當前困擾、厭倦一些令人不滿的現狀,冀盼開拓「新生」,以全新的身分示人。
然而,歷史就是歷史,發生過的事情總不能如按鍵盤「delete」鍵般刪除,也不是online game或在facbook/msn的虛擬身分,即使生活模式、裝束、甚至外貌改得了,卻逃不過面對「真我」的難堪,甘願捨身化橋的陸竹促使細雨(林熙蕾飾)換臉,只是外在的改變,殺氣猶在,迫使曾靜(楊紫瓊飾)面對醜陋過去的阿生(鄭雨盛飾),才是讓她走到彼岸的石橋;同時,曾靜的轉化才令兩個武林高人甘願歸於平淡,即使要「勞碌搵食」,也沒保證「永遠快快樂樂活下去」,總算可以一同開拓人生下半場。
以武俠片而言,《劍》雖不算優秀,但影像、武打與音樂配合出色,不少對白也堪玩味,值得入場一看。可惜人物關係複雜、描繪不夠細緻,影響劇情舖排,大S的角色有點不倫不類,楊紫瓊配鄭雨盛感覺突兀,影響整體成績。
機師
電影無疑依不然不脫「吳宇森」的影子:江湖恩怨、仇殺、換面,然而身兼編導的蘇照彬也為《劍》增添了人性、現實感、時代感,亦減少了剛陽味,「隱姓」的武林高手也要憂柴憂米,武打場面節奏感美感俱備,以武比舞,還有楊紫瓊與鄭雨盛的中國版史密夫史密妻,既坐穩國內市場,也有望在外國市場分杯羹。
戲中主要角色差不多都是兩張臉──可以是人前人後,也可以是前半生與後半生,「雙面人」始終是歷久常新的命題,既傳統卻可以很現代;那管是搶遺體、易容、背叛、大開殺戒,縱使各有不同的願望,都離不開擺脫一些當前困擾、厭倦一些令人不滿的現狀,冀盼開拓「新生」,以全新的身分示人。
然而,歷史就是歷史,發生過的事情總不能如按鍵盤「delete」鍵般刪除,也不是online game或在facbook/msn的虛擬身分,即使生活模式、裝束、甚至外貌改得了,卻逃不過面對「真我」的難堪,甘願捨身化橋的陸竹促使細雨(林熙蕾飾)換臉,只是外在的改變,殺氣猶在,迫使曾靜(楊紫瓊飾)面對醜陋過去的阿生(鄭雨盛飾),才是讓她走到彼岸的石橋;同時,曾靜的轉化才令兩個武林高人甘願歸於平淡,即使要「勞碌搵食」,也沒保證「永遠快快樂樂活下去」,總算可以一同開拓人生下半場。
以武俠片而言,《劍》雖不算優秀,但影像、武打與音樂配合出色,不少對白也堪玩味,值得入場一看。可惜人物關係複雜、描繪不夠細緻,影響劇情舖排,大S的角色有點不倫不類,楊紫瓊配鄭雨盛感覺突兀,影響整體成績。
機師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香港藝術節
收到香港藝術節的節目指南, 仔細翻閱, 我偏好音樂節目, 向大家推介其中兩項。
Elivs Costello 多年前曾被稱為流行樂壇三大救世主之一, 為人熟悉的歌曲包括Alison, She, 及Chelsea 等。當然, 更多人認識的是他的妻子爵士天后Diana Krall。
此外, 還有以As tears go by 一曲成名的Marianne Faithful。
面對如此陣容, 我立刻訂票, 到時見。
張志儉
Elivs Costello 多年前曾被稱為流行樂壇三大救世主之一, 為人熟悉的歌曲包括Alison, She, 及Chelsea 等。當然, 更多人認識的是他的妻子爵士天后Diana Krall。
此外, 還有以As tears go by 一曲成名的Marianne Faithful。
面對如此陣容, 我立刻訂票, 到時見。
張志儉
2010年10月4日 星期一
劍雨
在荷里活打滾多年後, 吳宇森回歸華語片, 拍一套自己熟識的題材, 以武俠為主, 探討人生種種問題.
然而, 要說的實在太多, 又愛情, 又俠義, 又宗教, 又緣份, 又慾望, 卻又說得不夠深入.
從Face off 到 MI2 到此片, 吳宇森一直在玩變瞼, 但其實最要轉變的, 卻是自己.
是有了轉變, 幽默了, 有愛情, 女主角的份量也加重了, 但要楊紫瓊配鄭雨盛, 就難以令觀眾信服.
電影算好看, 但我想李安會拍得更好.
張志儉
然而, 要說的實在太多, 又愛情, 又俠義, 又宗教, 又緣份, 又慾望, 卻又說得不夠深入.
從Face off 到 MI2 到此片, 吳宇森一直在玩變瞼, 但其實最要轉變的, 卻是自己.
是有了轉變, 幽默了, 有愛情, 女主角的份量也加重了, 但要楊紫瓊配鄭雨盛, 就難以令觀眾信服.
電影算好看, 但我想李安會拍得更好.
張志儉
訂閱:
文章 (Atom)